祁阳市司法局:多举措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024-04-18 14:55:34          来源:祁阳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柯兵 | 作者:唐佳华         

祁阳司法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三个到位”、抓住“三个突出”、健全“三项机制”,着力打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建成了覆盖全各镇(街道)、各村(居)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祁阳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共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45场次,接受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1000余件,为平安祁阳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坚持“三个到位”,形成凝聚合力。

提高认识,责任落实到位。祁阳司法局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司法行政系统落实法治惠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来抓,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列入全局工作重要议程,认真领悟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借鉴省内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积极探索切合祁阳实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借力发挥,协调衔接到位。积极衔接汇报,在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内容和全综治考核要点,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点工作。

资金统筹,经费保障到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经费主纳入财政预算。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结合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由局划拨资金及镇、街道统筹进行建设,村(社区)服务建设纳入规范化建设范畴

二、抓住“三个突出”,建设严格规范。

突出规范实用,坚持省定标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规范操作,在功能分区、岗位设置、公示内容、标牌标识等方面严格执行省厅指导标准,确保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创建标准规范统一。同时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与业务用房建设、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充分整合原有资源,突出方便群众集中办事。

突出为民便民,坚持规范引导与醒目公示相结合。注重公示引导设施建设,在中心、站、均有醒目的标识牌。在办事大厅装饰了醒目的背景墙,完善人员信息监督台、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办事流程等上墙制度牌,在级中心还装配了电视机和多媒体一体机,在中心、站设立等候(室)区,配备等候椅、饮水机、图书角、宣传栏等便民设施,方便办事群众。

突出利民惠民,坚持分区建设与延伸服务相结合。立足打造“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注重分区建设和延伸服务。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分为便民服务和延伸办案两大区域,设有咨询窗口区、等候区、法律援助办案室、法律服务工作室,其中大厅设有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公证、社区矫正等4个服务窗口。在镇、街道依托基层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办事大厅、调解室、会谈室等功能区,实行台前接待、分流办理、高效运转工作模式。在村居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结合村居法律顾问,将法律服务窗口下移,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此外,积极探索法律服务在线视频、律师调解工作室等创新便民做法,努力延伸公共法律服务空间。

三、健全“三项机制”,完善运行模式。

健全宣传造势机制,提高公众知晓率。采取发放传单、短信播送、电台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公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印制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流程与受理指南》、《社区矫正工作指南》等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小册子,制作宣传纸杯、纸巾等宣传用品,分发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发放到群众手中,让更多群众知悉了解,选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维权解难。

健全多方参与机制,拓展服务力量。抽调机关法律专业人才及社会律师团,充实到服务大厅及工作,采取周一到周五轮班制,确保中心大厅每天都有值班律师在岗。镇、街道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参与日常公共法律服务活动,村(居)由村调解组织,结合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工作。

健全规范运行机制,保证通畅运转。祁阳司法局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做到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承诺、受理条件四公开。同时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纪律等内部制度规范,印制统一的《祁阳公共法律服务登记单》,设立了意见箱、建议簿,建立了前台接待、后台办理,回访反馈的高效运转机制。

责编:周柯兵

一审:周柯兵

二审:贺志波

三审:谭俊杰

来源:祁阳市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